《前言》
特色介紹


戀戀山水行

山水其實不遠,只是我們忘了親近它。在台北,能看到小溪的機會不多,更何況親睹二條溪流匯聚一堂。往登山口的途中,一路上溪水相隨,進入步道範圍,四目所及盡是綠意。漸漸登高後,溪流已轉入山谷間,濃密山林醞釀出森林浴氛圍,有如走在蓊鬱森林中,呼吸吐納盡是芬多精的氣息。 

越過仿松木小橋,暫別貴子坑溪,循石階來到圳溝步道。平坦圳路有流水為伴,腳步不由得也輕盈了起來。前行不久,遠望是被基隆河環繞的社子島、捷運北投機房與北投地景,更特別的是,可清楚地看到水圳貫穿關渡平原、恰似將這片綠地從中一切為二的特殊景象,令人嘖嘖稱奇。

走在稜線上是平緩山徑,雖然路旁有花圃、菜園,沿途視野漸形開闊,感覺像漫步高原間。接近下坡路之前,來到觀景涼亭眺望四方,近處是綠油油的關渡平原、裸露的白土山丘、綿延的大屯火山群,遠方景緻則是坐擁山間的文化大學。駐足停留之後,沿石階下探又是另一段綠蔭林徑。

話說當年事

眼前所見盡是山水美景,若非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地標「五指山層」是幾近全禿的小山丘,你可能很難憑空想像,這原名「鬼仔坑」的山谷地也有一段滄桑的過往。

走完環山步道,一定要繞到教學園區看看台北最古老的地層。想再靠近它一些,還可登上木棧道做細部觀察。不然,庭園觀景區的水池、綠樹、涼亭也是休憩小歇的好地方。想念剛才眺望的美景? 園區觀景台也是登高遠望的好據點,不僅可瀏覽整個園區風貌,還能飽覽淡水河、關渡平原、三重、蘆洲,乃至觀音山一帶的景緻。

愛上這裡,想留久一點或再次造訪,寬敞的休閒露營區歡迎團體來預約。使用全區場地時,參加活動遊客人數容量可高達2,000人以上。其中「110平台」露營場,還是台北市唯一的「汽車露營場」。所以不但團體來野餐、露營、烤肉沒問題,就連登山健行、定向運動等戶外休閒遊憩活動也很方便。

夜間活動可觀星、探尋螢火蟲蹤影,反正這裡面積有五公頃,怎麼玩怎麼遊園都好。還不過癮的話,那就拉拔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囉!

園區樂無窮 

愛上這裡,想留久一點或再次造訪,寬敞的休閒露營區歡迎團體來預約。使用全區場地時,參加活動遊客人數容量可高達2,000人以上。其中「110平台」露營場,還是台北市唯一的「汽車露營場」。所以不但團體來野餐、露營、烤肉沒問題,就連登山健行、定向運動等戶外休閒遊憩活動也很方便。 

夜間活動可觀星、探尋螢火蟲蹤影,反正這裡面積有五公頃,怎麼玩怎麼遊園都好。還不過癮的話,那就拉拔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囉!











上星期天
正好閒得發慌

一時興起
去了很久沒去的貴子坑走走
畢竟在房間關久了
總是會想出來呼吸一下野外的新鮮空氣嘛~

國中以前住在關渡
離貴子坑實在是有夠近
所以以前幾乎每個禮拜都會來這裡
走走路,踏踏青



今天走的路線是地圖上粉紅色實線那條
我把車停在右邊的那點
打算先穿過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從左邊的點上山(事實上一點也不高 ̄▽ ̄a)
然後下來的時候可以直接牽車

大門上面寫的是「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可惜200萬畫素的鳥手機拍不出什麼XD





進入了大門後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池
中間還有一台水車(?)在打水
供給水中生物的氧氣









由125平台向北側仰望,可看到下層的沈積岩(五指山層)與疊在上面沒有層理的火成岩有一明顯界限,這個明顯的界限稱為「不整合」,見證了火山噴發的過程。





從園區內上層往下方的露營區拍攝





炊事場
很適合一家大小來烤肉或玩耍喔





還記得這裡以前只有一個升旗台
現在竟然變成一個小型劇場了阿@@





嗯…
這裡的功用並不是讓回游魚類(如鮭魚)要逆流而上回去產卵
中途休息的地方(好像以前在三峽的山中傳奇那邊夏令營有看到這個,那個就真的是減緩水勢給回游魚類暫作休息用的)
不過意思差不多
都是要降低水流的侵蝕力


《水跌跤的秘密》
  沿溪畔漫步,不難發現整治過的水磨坑溪,整條溪被區分為一階一階的,這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字面的意思就是「讓水跌一跤」,目的在減緩水流向下的衝力,減少溪底受到侵蝕。另外,階梯式的水池還可沈澱水中挾帶的泥沙。經過跌水工的處理,土石流的災害就不再發生了。










入口(不過台北市規劃20條親山步道好像把另外一邊才設為起點)




















上坡中途的景色
有操場的地方是政戰學校

《水圳貫穿關渡平原》
  圳溝步道路段前行,除了可俯瞰淡水河、關渡平原、捷運北投機房與北投地景,另可清楚地看到,乍看像是一條公路貫穿關渡平原、恰好將這片綠地從中一切為二的特殊景象。實際上應是水圳流經關渡平原,貫穿整個平原




第一段上坡結束(我是從右邊的樓梯走上來)
馬上就有一個涼亭可以休息
記得以前我都跟我爸還有我弟在這裡泡茶、吃餅乾
整個就很愜意XD


《觀景涼亭1》
  步道陡坡段第一個觀景涼亭。站在涼亭前緣,可對照解說牌前望北投市區、淡水河、關渡平原、乃至新光三越、101等高樓。










比較明顯的大概只有北投焚化爐吧(在平原上那根煙囪)
事實上當天肉眼試看得見遠處的101





過了第一個涼亭之後
就是一大段輕鬆的平路





再往前走一些
就是一段有小溪流在旁的路段 (或許應該說是水溝XD)
而另外一側則是山谷
溪水很冰很涼,也很清澈!







《山谷森林浴》
  過木造涼亭至仿松木小橋路段,有如走在蓊鬱森林中,呼吸吐納盡是芬多精的氣息,山友譽為台北近郊空氣最好的路段









空氣很好
山裡的風吹來格外涼爽
清新的空氣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往山谷下看









(方向:我從小坪頂那一邊走過來,等會要右轉往下,不是往後方樓梯走)

哦~
是親山步道的戳印台

之前就是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有關親山步道的書
才知道台北市政府建設局有規劃出20條
難度極低的步道
每條路線都有鋼印可供收藏
適合一家老少來走

不像以前參加「走遍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活動
有的路線還要走到6小時以上,有的還要拉繩子(大屯山西峰)


不過當我發現的時候
才知道親山步道是2005年規劃的
而那時發送的那本親山護照已經拿不到了

        



拿介紹親山步道的書去蓋了貴子坑的鋼印









打印台在左邊
現在要往下走囉





又是涼亭
來這裡真的是很輕鬆XD


《觀景涼亭2》
  接近下坡石階路之前,來到第二處觀景涼亭。眺望四方,近處是綠油油的關渡平原、裸露的白土山丘、綿延的大屯火山群,遠方景緻則是坐擁山間的文化大學000.五指山地層實體觀察區。五指山地層實體觀察區:教學園區內有台北最古老的地層,裸露的岩壁蘊藏豐富的瓷土礦和石英砂。入口處左側有片岩壁,下層是五指山層在造山運動推擠下所形成的「褶曲」岩層,上層則是在八十萬年前由大屯火山群所噴發出來的火成岩,地質景觀十分特殊。貴子坑石壁上所見的「石英砂岩」與「煤層」,便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過了不到50公尺又擺了一個涼亭




下坡路段




廁所好像又變得更新了@@




還是下坡路段
陽光從旁邊打了進來
卻不覺得熱





路邊竟然有北投陶瓷的解說牌!?





接近終點了





終點到了
也是親山步道另一邊的起點

沿路上
以前走的地上數字牌是由小到大 (綠色的橢圓形,現在還在)
但是也同時有親山步道的數字牌是由大到小XD
所以我就說兩邊都可以當起點嘛XD




回來了貴子坑的大門口





呼呼…
留了一點汗很爽快
該回家囉:)



《附錄》
人文與生態
(前面貼太多字應該沒人要看XDDD)

(山) 地層實體觀察區
  從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正門上去,右手邊是一片美麗的白色岩壁,在這片岩壁可觀察到貴子坑地區的兩大類岩石:一為沈積岩,另一為火成岩。貴子坑地區的沈積岩是3,000萬年~2,400萬年前的五指山層;火成岩則推測是距今80萬到60萬年前的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碎屑物覆蓋在五指山層上堆積而成的安山岩角礫。

  五指山層是臺北市最古老的地層,是亞洲大陸東部的河流沖刷下來的泥沙沈積在淺海平坦的大陸棚上所形成,其中含大量半透明至乳白色的石英砂與高嶺石及一層層「煤層」,和砂層交互疊置。原本水平的層理,在「蓬萊造山運動」時被推擠而傾斜、彎曲成「褶曲」、破裂出「節理」或斷裂成「斷層」。貴子坑所見的傾斜、彎曲岩層,見證了造山運動的巨大力量。

  面對管理室方向,砂岩層有非常發達而整齊有序的鋸齒狀構造,是因砂岩受壓力推擠產生垂直規則狀的節理,因風雨順著節理不停的進行風化、侵蝕,久而久之岩層被切穿逐塊剝落,留下鋸齒狀邊緣。 

(人) 鬼仔坑的前世今生

  在休閒區外側可見整治過的水磨坑溪,整條溪被區分為一階一階的,這就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目的在消除水向下流的衝力,以減緩水的沖蝕力。由於工程方式特殊,深究後才知,是因為貴子坑地區曾發生嚴重的土石流災害。

  貴子坑地區由於有厚層的石英砂及高嶺土,為製造玻璃及瓷土的原料,從日據時期起就提供北投陶瓷業原料來源,但由於濫採造成礦渣堆積、土石崩塌,又位處偏僻山谷,月黑風高行經於此,每每令人毛骨悚然;加上遇大雨、颱風即造成土石流,使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所以此地被當地居民稱為「鬼仔坑」,後取其諧音改稱「貴子坑」。

  民國66年7月31日薇拉颱風侵襲,造成地區嚴重土石流災害,民國67年臺北市政府禁止開採礦石,並整治貴子坑溪及水磨坑溪。為記取人類不當使用土地,乃於此設置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內有地層實體觀察區、褶曲地形觀察區,並有邊坡植生、格樑框護坡、截流溝、沈砂池等處理區,以教育民眾重視環境,珍惜水土資源。

(林)財庫豐盈土地銀行

  沿階而上,轉過一個90度彎道,有個崩塌岩壁。岩壁前破壞地,大量的咸豐草、芒草、牛筋草、兩耳草生長茂盛,其中雜著矮竹子、木薯等經濟作物,顯見目前尚屬初期的森林演替狀態。

  森林的發育過程是有一定的步驟,森林被破壞後,禾本科植物如芒草會最早長出來,而原來埋藏在土壤中或外地飄入的陽性植物種子,例如:血桐、白匏子、山黃麻、構樹等也會漸漸萌芽茁壯。數年後茂密的樹冠層遮蔽陽光,讓土壤內半陰性或陰性物種,如:香楠、江某、樟樹等能在樹蔭下成長。而濃鬱的樹下灌木層亦逐漸形成。草本、著生植物、蔓藤植物及蕨類任意參雜其間,這種看起來好像雜亂的植物社會,其實蘊含極豐富的生命力。

  臺灣森林的土地中不僅含有許多養分,更是充滿生命的種子貯存庫。這些種子有的成為森林動物的糧食,因此供養了許多生物;有的則是未來森林樹木死亡後,填補這些空間的後起之秀。土壤種子庫是森林延續的命脈。

  土壤要是經常受到人為開墾干擾,土壤種子庫一直「取出使用」,卻得不到任何補充,種子庫逐漸消耗殆盡的窘境,在步道上林相,要是只多見竹林、果園等,或局限較少天然樹種,就是個警訊,需要更多的關懷,不可任其惡化。假以時日,原本荒蕪之地,將又是一片次生林的景觀,讓我們期待吧!

(風)山風引白雲,溪流伴我行~背風的溪谷生態

  續向前行,步道旁另有一座木製涼亭可供暫時休息,步道兩旁可見到相思樹、青剛櫟、茄苳、香楠、竹林等,鳥聲傳唱,好不熱鬧!

  貴子坑是個具有特殊地質景觀的小山谷,北方有大屯山屏障,強勁東北風由淡水河口吹進山谷時,讓這一帶曾種了許多桂竹,發出「唧-唧」、「咻-咻」的聲響,令人害怕,也加深「鬼仔坑」之印象。

  貴子坑是由水磨溪與貴子坑溪貫流的袋狀山谷,由於袋狀封閉地形的保護,加上谷地的溼度、風速、植栽等優越生態環境,是動物躲避東北季風的最佳避難所,也讓貴子坑具有蝴蝶谷的天然條件、善用氣流遨翔的大冠鷲常盤旋天際。貴子坑的森林樹型高大,以桑科、樟科植物為主,並具有板根、幹生花等熱帶雨林特徵。仔細觀察的話可發現這裡的大明橘、紅楠等長得比較高,與稜線上植栽明顯不同,可見東北季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水) 小橋流水 V.S. 蟲鳴鳥叫

  站在仿松木的小橋上,只見上游自然蜿蜒、充滿生命的貴子坑溪順著散落溪床上大大小小的石頭流,像小瀑布般清澈涼冽。溪床上沒有水流的區域,長著溪溝生態常見之蕨類、水冬瓜、姑婆芋…等,尤其是姑婆芋碩大翠綠之葉,將溪溝點綴得更加夢幻。

  兩旁山壁上溼地指標植物冷清草、俄氏草在微風中搖動著身影,筆筒樹優雅、挺拔,像一張張大傘般。靠近橋邊有水麻、長梗紫苧麻,每一枝條都往溪溝盡情延伸著。水麻的枝幹上住了許多泡沫蟬,白色泡泡裹著身驅,就像棉花糖般可愛。沿途可聽到像鳥叫聲的斯文豪氏蛙的蛙鳴,紫嘯鶇獨特的急促的腳踏車煞車聲,這些都是溪溝生態中代表性的生物。

(火) 火山噴發的見證

  由125平台向北側仰望,可看到下層的沈積岩(五指山層)與疊在上面沒有層理的火成岩有一明顯界限,這個明顯的界限稱為「不整合」,見證了火山噴發的過程。

  280萬年前,台灣北部開始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直至十幾萬年前才停止,陸續噴發的火山有大屯火山群、觀音山,以及基隆火山群。貴子坑位在大屯火山群的週邊地帶,大約在80萬年前,是大屯火山群噴發最劇烈的開端,地底下的炙熱岩漿沿著地底裂縫竄升,在大屯火山區噴發出大量的安山岩岩漿和火山彈、火山角礫、火山灰等碎屑,並向四周的低地漫流、堆積。一層層的安山岩角礫岩在貴子坑一帶堆積,「不整合」地覆蓋在已經褶曲的石英砂岩地表面。至此,貴子坑一帶主要的岩石和地質構造已經大致底定。








《附錄》
離貴子坑很近的臺北市立復興高中
在很偏僻很偏僻的地方
還蓋在上坡路旁

不過順便一提
這裡是溫少的母校XD
(偏僻的要死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ch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